纤维将传统纺织制造、信息通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脑科学、医疗机器人、空天科技等领域有机地串联起来,正在孕育新的学科方向与前沿技术,有望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长江的噪声,给很多生物带来影响。不用再做孤军奋战的孤勇者,我相信江豚保护的工作会更加精彩。
但二三十年前,全社会尚未形成生态保护的共识,让每一次前行探索都举步维艰。尽管科研环境并不明朗,40多年来,水生所对白鱀豚、江豚的研究从未中断。为此后更大范围的禁渔提供经验。面对国家需求,毅然改变研究方向,投身到豚类研究中。据了解,在实行全面禁捕后,有20多万名渔民要转产转业,放弃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然而,濒危动物研究和保护,本就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想要获得濒危动物研究数据,许多在其他动物研究上的寻常手段,都派不上用场。比如,航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很大。在人类听觉系统中,一个关键结构就是鼓膜。
严威是论文第一作者,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双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一边继续研究文献,一边开始学习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由于实验室以前没有人做声学织物相关的研究工作,也没有配备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实验刚开始进展并不顺利。
灵感来自人耳 音乐大厅墙面的隔音棉、地面的地毯,这些织物都起到了吸收声音的作用。严威 严威并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
该领域的研究文献一片空白。(严威供图) 面料舒适洗不坏 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这类全新的声学织物能否像普通衣服一样穿戴舒适、美观、透气、防汗且耐受机洗? 衣服的舒适度跟面料的组成材料有很大关系,这款声学织物的一种关键组分是热拉制纤维传感器。作者:沈春蕾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2/3/17 20:31:54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历时近3年、险与Nature失之交臂:能听心跳的背心问世 这是一件神奇的背心,穿上它,就能清楚地听见你的心跳。它比粗斜纹棉布轻,但又比衬衫面料重,穿在身上就像一件轻薄的夹克。
Yoel Fink团队选择向这个难题发起攻关,但在研究之初就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北京时间3月17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Yoel Fink团队在Nature报道了他们最新研发的一款声学织物,它可以像人的耳朵一样,首先将声音转换为机械振动,然后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这种方式,听见并记录微弱的声音。鼓膜由周向和径向的高模量纤维构成,它位于外耳和中耳之间。取得硕士学位后,他前往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开始从事功能材料与电子纤维器件的研究。
严威说,从织物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到制备和表征,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我们应该从哪里突破呢? 人耳给研究团队提供了灵感。穿上声学织物的衣服,听觉障碍者与语言障碍者有望无障碍地交流与沟通。
无论是在安静的图书馆中,还是在交通繁忙的道路上,这种织物都可以捕捉声音,并且还能确定诸如拍手之类的突然响声的精确方向。也就是说,严威必须要在两周内建立表征声学织物的标准,并且拿到漂亮的数据,解决审稿人提出的问题。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其主要研发者、当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的严威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使用的不是普通纱线,而是智能声学纤维。(严威供图) 严威说:这种织物可以不知不觉地与人体皮肤接触,使佩戴者能够以舒适、连续、实时和长期的方式监测他们的心脏和呼吸健康状况地震发生后,日本多个核电站出现短暂局部故障。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徐锡伟向《中国科学报》分析,本次震源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汇俯冲带附近,属于构造活跃区,地质活动频繁、强烈。徐锡伟表示,当前人们虽已知晓地震形成是不同板块或断裂带产生破裂或联合破裂的结果,但地震监测预报仍然存在困难,原因是对地震机理认识不足。
311地震中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并非地震本身导致的,而是海啸损毁核电站冷却系统,影响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次日4时,该公司称核电站无异常。
太平洋地区是一个完整的板块构造系统,最近的地质活动也反映出这种构造运动在空间上的关联性。影响到底有多大? 实际上,这次地震震源就在日本311地震震中靠南一点,属同一地质构造背景下累积能量的再次释放。
徐锡伟表示,当前我国对于人口稀少的西部地区相关台网布设仍较薄弱,而这些地区有西气东输输油和输气管道、兰新铁路等重要国家工程,它们的安全需要引起重视。不过,他表示,此次最大规模的7.4级地震与2011年日本9.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不可相提并论,9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800至900个7级地震叠加的能量。
下一步的方向是覆盖人口密度较低的区域,以及从单一的灾害预警发展为多灾害的预警。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说,这次地震震级远不如11年前,直接导致核电站破坏的可能性不大。王暾向《中国科学报》解释说,地震是否会引发海啸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如震源距离海洋有多远、距离海表有多深、是水平还是垂直触动水体。对此,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通报说,地震发生后,日本多个核电站出现短暂局部故障,但总体上地震对该国核电站并无明显影响。
2004年的苏门答腊大地震和2011年的日本东北海域大地震,都曾引发巨大海啸。这次海底地震造成的水体触动经过一两个小时后已经结束,监测结果也证明它造成的海啸是有限的,所以预警解除。
近期地质活动是否过于频繁? 与此次日本福岛海域地震相隔不久,3月17日8时我国甘肃肃南县发生5.1级地震,21时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5.2级地震。近期,地球地质构造活动是否过于频繁?对此,徐锡伟表示,地球内部目前的活跃程度并不比以往更加频繁。
徐锡伟表示,核电站抗震标准整体比较高。即使大地震引发了大海啸,由于海啸能量分布面向太平洋,经过琉球群岛等地之后,到达中国沿岸的海啸影响会减弱很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赵联大表示,一般30厘米高的海啸会对游泳、近海养殖等水域活动产生影响,1米以上的海啸波才会对岸边产生影响。这次日本福岛地震震中处于海域,地震波向周边扩展过程中会产生衰减,加上日本房屋抗震标准较高,对日本东北部陆地建筑的破坏也会小得多。此次地震后,宫城县的石卷港、仙台港分别观测到高30厘米、20厘米的海啸,福岛县相马港观测到高20厘米的海啸。当地时间3月16日23时,据东京电力公司消息,福岛第一核电站5号机组涡轮机房及福岛第二核电站2、3、4号机组先后触发火灾警报。
徐锡伟分析,这两次地震都是板块俯冲型的,造成了海底的大幅度垂直运动,把水体抬起来,形成类似冲击波的破坏性海浪。311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曾袭击福岛第一核电站,造成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由此导致的严重核泄漏事故引发全球关注。
假设是水平触动,专业术语称为走滑,就不会引发海啸或者大海啸,而垂直触动引发海啸的可能性更大。除非是在上次隐形损坏的基础上,产生一些额外损伤。
此次日本东北海域强震同样与太平洋板块相关。相关地震预警技术和覆盖网范围全球领先。